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华域医疗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628688034
客服QQ:3614418248
地 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SBI光谷创业街1栋501
盆底康复技术大盘点,来看看你都知道哪些?
来源:admin浏览量:发布时间:2023-05-16返回上级
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
由于女性特殊的盆底结构,加之受到生育、疾病、衰老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受到损伤。很多女性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现状如何
盆底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产后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
据统计我国30岁以上妇女患病率高达40-50%;8.8%左右的剖宫产妇女,产后会有持续性的尿失禁;30%左右的妇女在第一次分娩后5年内发生尿失禁;53%左右的产妇产后八周在性生活上发生问题;49%左右的产妇产后一年的性生活问题依然存在。
这些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产后康复糟糕的现状亟待解决。
盆底肌有多重要
盆底功能障碍是人口老龄化高发疾病,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生命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盆底肌与人的泌尿、排便、生殖、家庭和谐关系非常密切,盆底障碍虽然不致命,但是造成的困扰极大,因此我们需要对盆底康复技术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盆底康复技术盘点
我国盆底康复技术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逐步完善,从最初的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到激光射频技术,为盆底康复提供科学系统的解决办法,下面让我们来盘点一下盆底康复技术吧。
Kegel运动
盆底肌肉锻炼(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又称为Kegel运动,于1948年由德国医生Arnold Kegel提出,历经半个多世纪,一直在PFD的预防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主要是通过训练提升盆底肌力量,改善盆底松弛相关问题。
盆底电刺激
1965年,由罗纳德梅尔扎克与英国神经生理学家沃尔通过精细的动物电生理实验提出痛觉的闸门控制理论。根据闸门控制理论,发送到神经的电流有助于阻止疼痛信息传递到大脑,这即是我们目前所熟知的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
从此,电刺激成为一种重要的物理治疗方法,盆底电刺激可以激活盆底神经增强盆底组织本体感觉,促进肌肉收缩,达到改善盆底功能。
生物反馈
生物反馈技术最早是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发展起来的。60年代开始,尼尔-米勒根据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理论,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内脏反应训练的实验研究。于1967年首次获得成功,从而创立了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即生物反馈治疗。盆底生物反馈,主要通过阴道表面肌电图和阴道收缩压的测定,反馈显示肌电图或压力曲线,通过影像及声音提示,患者能清楚直观地了解自身盆底肌功能状态,并参与到治疗当中,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PFD。
盆底磁刺激
1999年,尼尔-盖洛威首次报道盆底磁刺激用于盆底治疗,利用交流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作用于盆底组织产生电流,刺激肌肉及神经实现治疗的目的。
激光治疗
爱因斯坦在1916年首次提出“受激辐射”的概念,从此奠定了激光的理论基础。1960年,美国梅曼发明了第一台真正的激光——红宝石激光器。从此不同形式的激光在军事、信息、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963年,激光用于肿瘤切割,激光在盆底疾病的治疗是从21世纪开始的,主要是通过热效应、光化学效应、电磁场效应等发挥相应作用,目前在盆底用的比较多的是CO2激光以及Er-YAG铒激光。
肌筋膜手法治疗
肌筋膜手法治疗是通过盆底手法治疗缓解盆底肌肉、韧带及筋膜筋挛,有效消除盆底肌肉扳机点消除疼痛感,同时可以加强肌肉、韧带以及筋膜的强度、弹性,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射频技术
射频简称RF,作用于人体组织,可引起各种粒子运动,产生热量。人体胶原在受热达到有效温度后,胶原纤维的螺旋结构发生变化,会发生即刻的收缩,同时能够激活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促进新胶原不断生成。在皮肤科领域,能够改善因为胶原蛋白流失而产生的皮肤松弛、老化问题。在盆底领域,改善盆底的筋膜、韧带的功能,从而缓解漏尿、松弛、脱垂等盆底问题。

盆底康复现状如何
盆底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产后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
据统计我国30岁以上妇女患病率高达40-50%;8.8%左右的剖宫产妇女,产后会有持续性的尿失禁;30%左右的妇女在第一次分娩后5年内发生尿失禁;53%左右的产妇产后八周在性生活上发生问题;49%左右的产妇产后一年的性生活问题依然存在。
这些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产后康复糟糕的现状亟待解决。
盆底肌有多重要
盆底功能障碍是人口老龄化高发疾病,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生命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盆底肌与人的泌尿、排便、生殖、家庭和谐关系非常密切,盆底障碍虽然不致命,但是造成的困扰极大,因此我们需要对盆底康复技术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盆底康复技术盘点
我国盆底康复技术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逐步完善,从最初的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到激光射频技术,为盆底康复提供科学系统的解决办法,下面让我们来盘点一下盆底康复技术吧。
Kegel运动
盆底肌肉锻炼(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又称为Kegel运动,于1948年由德国医生Arnold Kegel提出,历经半个多世纪,一直在PFD的预防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主要是通过训练提升盆底肌力量,改善盆底松弛相关问题。
盆底电刺激
1965年,由罗纳德梅尔扎克与英国神经生理学家沃尔通过精细的动物电生理实验提出痛觉的闸门控制理论。根据闸门控制理论,发送到神经的电流有助于阻止疼痛信息传递到大脑,这即是我们目前所熟知的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
从此,电刺激成为一种重要的物理治疗方法,盆底电刺激可以激活盆底神经增强盆底组织本体感觉,促进肌肉收缩,达到改善盆底功能。
生物反馈
生物反馈技术最早是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发展起来的。60年代开始,尼尔-米勒根据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理论,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内脏反应训练的实验研究。于1967年首次获得成功,从而创立了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即生物反馈治疗。盆底生物反馈,主要通过阴道表面肌电图和阴道收缩压的测定,反馈显示肌电图或压力曲线,通过影像及声音提示,患者能清楚直观地了解自身盆底肌功能状态,并参与到治疗当中,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PFD。
盆底磁刺激
1999年,尼尔-盖洛威首次报道盆底磁刺激用于盆底治疗,利用交流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作用于盆底组织产生电流,刺激肌肉及神经实现治疗的目的。
激光治疗
爱因斯坦在1916年首次提出“受激辐射”的概念,从此奠定了激光的理论基础。1960年,美国梅曼发明了第一台真正的激光——红宝石激光器。从此不同形式的激光在军事、信息、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963年,激光用于肿瘤切割,激光在盆底疾病的治疗是从21世纪开始的,主要是通过热效应、光化学效应、电磁场效应等发挥相应作用,目前在盆底用的比较多的是CO2激光以及Er-YAG铒激光。
肌筋膜手法治疗
肌筋膜手法治疗是通过盆底手法治疗缓解盆底肌肉、韧带及筋膜筋挛,有效消除盆底肌肉扳机点消除疼痛感,同时可以加强肌肉、韧带以及筋膜的强度、弹性,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射频技术
射频简称RF,作用于人体组织,可引起各种粒子运动,产生热量。人体胶原在受热达到有效温度后,胶原纤维的螺旋结构发生变化,会发生即刻的收缩,同时能够激活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促进新胶原不断生成。在皮肤科领域,能够改善因为胶原蛋白流失而产生的皮肤松弛、老化问题。在盆底领域,改善盆底的筋膜、韧带的功能,从而缓解漏尿、松弛、脱垂等盆底问题。
上一篇:盆底康复知多少?
下一篇:产后护理三大误区,女性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