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华域医疗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628688034
客服QQ:3614418248
地 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SBI光谷创业街1栋501
产后不做盆底肌修复,会导致那些后果?宝妈必看!
来源:admin浏览量:发布时间:2023-09-21返回上级
很多妈妈都知道,自己在产后42天去医院复查的时候,一般都会被要求做盆底肌修复。

于是开始心里犯嘀咕,“医生总是建议我做盆底肌康复,有必要做吗?是不是医院在骗钱呢?”
确实,“盆底肌”是什么?很多妈妈并不是很了解,看不着也摸不着,就这么花几千块钱出去效果在哪呢?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一聊关于“产后盆底肌恢复”的那些事,到底盆底肌修复值不值得做?
什么是盆底肌?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全家都沉浸在宝宝到来的喜悦中,本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分娩过后,带给准妈妈们的感觉并不总是那么令人愉快。
因为女性的身体经过分娩之后会有一些显著的变化,例如“不敢大声笑,也不敢跑太快,稍不留意,就有漏尿的“尴尬”……其实,这都是生产后盆底肌松弛惹的祸。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盆底肌肉就像一条弹簧,将耻骨、尾椎等连接在一起。它围绕在尿道、阴道和直肠开口的周围,支撑着盆腔和腹腔器官,还会协同作用于膀胱、直肠和性功能。因此,盆底肌和性功能、排尿功能等都有密切联系。
为什么产后盆底肌会松弛?
分娩时阴道分娩是造成女性盆底肌肌肉损伤的主要原因。一般胎儿的头部直径都会大于正常的阴道直径,所以在分娩时,阴道受到胎头的挤压扩张,会导致盆底肌肉受损伤。
对于双胎、巨大儿、分娩次数多的准妈妈相应的对盆底的影响也会增加。
“
“医生,我是剖腹产呀,没有阴道分娩,也会盆底肌松弛吗?”
”
很多朋友以为剖腹产不影响盆底肌,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对盆底肌的影响从怀孕时期就会开始。
妊娠期过程中,随着子宫的增大,重力作用会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
还有大量雄雌激素、孕激素也会对其有影响。
盆底肌不恢复会有什么影响呢?
1.尿失禁
产后尿失禁主要分为两种:①压力性,具体症状:在咳嗽打喷嚏、下蹲、跑跳、大笑等导致腹压升高的情况下,小便不自觉地由尿道溢出的症状。压力性尿失禁漏尿量不大,最为常见。②急迫性,具体症状:突然有尿意,来不及上厕所而引发的漏尿,这通常由膀胱肌不自主地收缩引起。所以急迫性尿失禁有时也被称为膀胱过度活跃或憋尿肌不稳定。
2.盆腔脏器脱垂,具体症状:阴道壁松弛、膨隆、阴道口不闭合。
3.慢性盆腔疼痛,具体症状:肚脐下方持续、轻微、间歇的疼痛。
4.性功能障碍,具体症状:感受减弱、性高潮困难。
危害可能会延迟发生
怀孕以后对盆底肌的伤害是一定的,但很多女性在产后检查身体时因为当时并没有不适,而忽视了对盆底肌的检查。
但是出现盆底松弛,真正影响生活质量的后遗症可能要到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才反映出来,因此没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视。
据统计,30%-40%的女性会在四五十岁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但她们不知道排尿问题如失禁漏尿、尿频、尿不干净、尿急等这些现象,很可能跟二三十年前分娩怀孕有关。
盆底肌恢复越早越好
“
“医生,我还准备要二胎,可以等到生完再一起做盆底肌恢复吗?”
”
这是很多新手妈妈来做复查时会说到的,但同时,也有很多二胎妈妈来检查时,向我反映,“我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都没有出现这么多问题。”
那是自然的,首先怀一胎时妈妈们肯定年轻,身体也相对好一些,很多孕妈在怀二胎时明显比之前怀孕辛苦。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怀孕对于盆底肌的慢性损伤,在二胎时就翻倍了。有个二胎妈妈说“我怀孕后期打个喷嚏都会漏尿,一胎可没出现过这种问题”。
特别是一胎产后就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如果不及时康复,在二胎怀孕中,症状会更加明显。
因此,产后盆底肌恢复是至关重要的,恢复产后盆底肌的黄金时期一般为产后42天至产后3个月内。
如错过黄金时间,盆底肌恢复效果将会逐渐变差,以后出现盆底肌松弛,盆底脏器脱垂及咳嗽、打喷嚏漏尿的机会大大增加。
因此产后盆底恢复越早越好,每个准妈妈都应该重视起来。
测一测盆底肌怎样算松弛?
1、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症状、排尿延迟、尿不尽;
2、咳嗽、打喷嚏、大笑、提重物、运动时,不由自主的漏尿(尿失禁);
3、产后阴道松弛,致性生活不满意;
4、性交困难、性交疼痛;
5、盆腔压迫感或坠胀感,腰骶部压迫感或疼痛;
6、阴道口或阴道中外有肿物脱出。
如有以上任何一条症状则表示盆底肌已松驰或已开始萎缩,但不管你中了以上哪一条都可以使用“盆底工程”项目来锻炼盆底肌,使其恢复弹性,健康如初!

于是开始心里犯嘀咕,“医生总是建议我做盆底肌康复,有必要做吗?是不是医院在骗钱呢?”
确实,“盆底肌”是什么?很多妈妈并不是很了解,看不着也摸不着,就这么花几千块钱出去效果在哪呢?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一聊关于“产后盆底肌恢复”的那些事,到底盆底肌修复值不值得做?
什么是盆底肌?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全家都沉浸在宝宝到来的喜悦中,本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分娩过后,带给准妈妈们的感觉并不总是那么令人愉快。
因为女性的身体经过分娩之后会有一些显著的变化,例如“不敢大声笑,也不敢跑太快,稍不留意,就有漏尿的“尴尬”……其实,这都是生产后盆底肌松弛惹的祸。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盆底肌肉就像一条弹簧,将耻骨、尾椎等连接在一起。它围绕在尿道、阴道和直肠开口的周围,支撑着盆腔和腹腔器官,还会协同作用于膀胱、直肠和性功能。因此,盆底肌和性功能、排尿功能等都有密切联系。
为什么产后盆底肌会松弛?
分娩时阴道分娩是造成女性盆底肌肌肉损伤的主要原因。一般胎儿的头部直径都会大于正常的阴道直径,所以在分娩时,阴道受到胎头的挤压扩张,会导致盆底肌肉受损伤。
对于双胎、巨大儿、分娩次数多的准妈妈相应的对盆底的影响也会增加。
“
“医生,我是剖腹产呀,没有阴道分娩,也会盆底肌松弛吗?”
”
很多朋友以为剖腹产不影响盆底肌,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对盆底肌的影响从怀孕时期就会开始。
妊娠期过程中,随着子宫的增大,重力作用会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
还有大量雄雌激素、孕激素也会对其有影响。
盆底肌不恢复会有什么影响呢?
1.尿失禁
产后尿失禁主要分为两种:①压力性,具体症状:在咳嗽打喷嚏、下蹲、跑跳、大笑等导致腹压升高的情况下,小便不自觉地由尿道溢出的症状。压力性尿失禁漏尿量不大,最为常见。②急迫性,具体症状:突然有尿意,来不及上厕所而引发的漏尿,这通常由膀胱肌不自主地收缩引起。所以急迫性尿失禁有时也被称为膀胱过度活跃或憋尿肌不稳定。
2.盆腔脏器脱垂,具体症状:阴道壁松弛、膨隆、阴道口不闭合。
3.慢性盆腔疼痛,具体症状:肚脐下方持续、轻微、间歇的疼痛。
4.性功能障碍,具体症状:感受减弱、性高潮困难。
危害可能会延迟发生
怀孕以后对盆底肌的伤害是一定的,但很多女性在产后检查身体时因为当时并没有不适,而忽视了对盆底肌的检查。
但是出现盆底松弛,真正影响生活质量的后遗症可能要到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才反映出来,因此没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视。
据统计,30%-40%的女性会在四五十岁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但她们不知道排尿问题如失禁漏尿、尿频、尿不干净、尿急等这些现象,很可能跟二三十年前分娩怀孕有关。
盆底肌恢复越早越好
“
“医生,我还准备要二胎,可以等到生完再一起做盆底肌恢复吗?”
”
这是很多新手妈妈来做复查时会说到的,但同时,也有很多二胎妈妈来检查时,向我反映,“我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都没有出现这么多问题。”
那是自然的,首先怀一胎时妈妈们肯定年轻,身体也相对好一些,很多孕妈在怀二胎时明显比之前怀孕辛苦。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怀孕对于盆底肌的慢性损伤,在二胎时就翻倍了。有个二胎妈妈说“我怀孕后期打个喷嚏都会漏尿,一胎可没出现过这种问题”。
特别是一胎产后就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如果不及时康复,在二胎怀孕中,症状会更加明显。
因此,产后盆底肌恢复是至关重要的,恢复产后盆底肌的黄金时期一般为产后42天至产后3个月内。
如错过黄金时间,盆底肌恢复效果将会逐渐变差,以后出现盆底肌松弛,盆底脏器脱垂及咳嗽、打喷嚏漏尿的机会大大增加。
因此产后盆底恢复越早越好,每个准妈妈都应该重视起来。
测一测盆底肌怎样算松弛?
1、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症状、排尿延迟、尿不尽;
2、咳嗽、打喷嚏、大笑、提重物、运动时,不由自主的漏尿(尿失禁);
3、产后阴道松弛,致性生活不满意;
4、性交困难、性交疼痛;
5、盆腔压迫感或坠胀感,腰骶部压迫感或疼痛;
6、阴道口或阴道中外有肿物脱出。
如有以上任何一条症状则表示盆底肌已松驰或已开始萎缩,但不管你中了以上哪一条都可以使用“盆底工程”项目来锻炼盆底肌,使其恢复弹性,健康如初!
上一篇:产后为什么要做盆底肌康复训练?
下一篇:产后盆底肌恢复要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