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华域医疗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628688034
客服QQ:3614418248
地 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SBI光谷创业街1栋501

关注女性产后盆底肌康复的重要性

来源:admin浏览量:发布时间:2022-01-21返回上级

       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盆底支持组织缺陷或损伤性疾病。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妊娠和分娩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是在产后妈妈中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据相关研究统计,全球患病率接近50%。


  盆底肌介绍

  盆底肌是骨盆底部的肌肉群,像一个吊床一样连接在耻骨与尾骨之间,盆底肌上面的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都被盆底肌紧紧的“托住”,让它们都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位置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盆底肌具有控制排尿,控制排便,托起器官,维持阴道紧缩度,增进性快感,保持女性美丽体形的功能。


  盆底肌由两种纤维肌组成:


  慢肌纤维:负责持续将尿液收在膀胱内,直到合适的时间排尿。


  快肌纤维:作为在大笑、喷嚏或咳嗽中的额外闭合力。


  耻尾肌:也叫作爱肌,负责女性阴帝的抽动。


  女性产后盆底肌障碍轻度受损症状为阴道松弛、小腹坠胀、便秘、尿频等,重度盆底肌受损症状为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甚至粪失禁等。对产后女性的生理造成损害,心理也造成巨大伤害。


  孕期及分娩对盆底肌的影响


  孕期随着胎儿一天天变大,子宫重量不断增加,子宫的位置逐渐变得垂直,导致直接压向盆底支持组织的重力增加,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腔肌肉,在持续的受压中盆底肌逐渐松弛。319例[2]初产妇在产前和产后6个月的盆底肌力情况,阴道助产、新生儿头围和产妇年龄是产后盆底肌力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临产后宫缩造成的压力是盆底支持组织受损的重要病因,盆底损伤程度与产程进展的阶段密切相关,活跃期重于潜伏期,第二产程又明显重于前两期,即使进行剖宫产也不能避免妊娠过程对盆底肌肉的损伤。巴西1项关于产后尿失禁的研究表明,产后妇女的阴道内肌肉收缩压力下降。


  孕期和分娩期的生理变化引起的腹压增加、盆底支持结构胶原减少等,使盆底肌力降低、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易发阶段[2]。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改变是盆底支持组织的生化和电生理改变,若损伤进一步发展,才会出现症状性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功能障碍虽然是产后疾病,在没有得到及时医治和足够关注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绝经后的女性也常因盆底肌无力而导致子宫脱垂、膀胱和直肠下垂、压力性尿失禁、骨盆稳定性障碍以及慢性骨盆疼痛等问题。所以,盆底肌的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的预防上述症状的出现。


  盆底肌康复治疗


  盆底肌康复治疗可以更安全有效的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增强肌肉弹性,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增强阴道紧缩程度,提高性生活质量,有效预防和治疗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问题。


  我国进行产后6周盆底康复锻炼的多中心研究初步显示[2],产妇产后进行早期盆底康复锻炼治疗,在1年内能明显改善产后妇女的盆底肌肉电生理指标,并可能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益。


  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应重视无创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合理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医疗优选研究所(NICE)2015年发布的指南中指出,对于能够进行盆底肌肉收缩的患有压力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的妇女,医师指导下的至少3个月的盆底肌肉锻炼是治疗的首选方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失败时再选择手术治疗,避免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副作用。


  通过采取不同频率、不同能量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治疗,唤醒被损伤的盆底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使盆底肌功能恢复正常。


  方法[1]:将85例足月初产、头位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Kegel锻炼、盆底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治疗,一组采用一般产后健康教育。


  结果:采用盆底肌康复治疗的观察组,产后各项功能恢复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女性产后的各项功能恢复度,改善女性产后生活质量,对产后女性有重要意义。


  盆底肌训练


  1984年由kegal博士提出的练习耻骨尾骨肌收缩能力的方法,通过锻炼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妊娠期和产后进行kegal训练有助于减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有确切效果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耻骨尾骨肌位于双腿之间,个体有意识的对肛提肌群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初产妇分娩后21%会发生肛提肌损伤),使肌肉更有弹性,增加盆底肌群及筋膜的张力。如果要进行kegal练习至少要持续6周,练习时如果能够收缩与放松自如,可以进行从收缩到放松的快速转变练习,达到一秒钟内可以收缩放松各一次,而后熟练之后可以在站立姿势中随时随地进行练习。